行情 资讯 大V 导航
发一下每周的“新冠感染投票结果”的分析。
目前读者数据显示:
截止8月24日,7天新增感染比例为3.22%;
这周的新增感染数据是结束反弹,又回到3%左右的水平。
说明之前两周的反弹,只是下跌途中的正常波动,并非是新一轮疫情的开始。
再看其他各方数据。
中疾控截止8月17日的第33周数据显示,新冠阳性 ​​​ ...展开
新冠感染后出现长新冠的概率并不低,大约有10%-20%的比例,但大多数长新冠患者的症状比较轻微,比如只是轻度乏力,轻度脑雾,不会严重到无法工作。
但是也有少部分长新冠患者,会严重到无法工作,这部分比例综合来说应该是在1%左右。
按照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2022年8月的一项研究估计,美国3.4亿人 ​​​ ...展开
新冠感染导致的极度乏力,跟慢性疲劳综合征是有高度相似。
大量研究表明,长新冠和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报告的症状存在显著重叠。
例如,研究比较患者发现,两组都出现了直立性不耐受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其中直立会引起头晕或头晕等症状。
但一些细节又不太一样。
比如,许多长新冠患者会出现嗅觉和味觉 ​​​ ...展开
最近,看到有人搬运外网一名得了长新冠的医生的道歉。
一位执业20年的医生承认自己曾经怀疑过长新冠患者是在装病或者心理问题,直到他自己得了长新冠,而无法工作,他才能理解长新冠患者的感受,才知道这些长新冠患者并不是装病。
这里他提到几个名词,慢性疲劳综合征(ME/CFS)。
这是一种典型的长新 ​​​ ...展开
上周视频提到一个观点,由于新冠肆虐,美国2022年有200万-400万的劳动力缺口,这是美联储自己在2022年公开承认过的。
2022年12月1日,鲍威尔称,“一部分的劳动力缺口反映了那些因为患有新冠肺炎或遭受“长新冠”困扰而仍未加入劳动力大军的工人。但美联储经济学家最近的研究发现,参与率的缺口现在主 ​​​ ...展开
加拿大第二季度经济萎缩1.6%;
受美国关税挤压出口影响,加拿大第二季度经济萎缩幅度远超预期,但家庭和政府支出增长缓冲了部分经济冲击。
个人短评:
虽然资本市场现在把特朗普少加关税当做利好来炒作,不过还是需要注意,特朗普对全球加高额关税,这对全球经济都是一个长期实质利空。#微博新知# ​​​ ...展开
泰国总理佩通坦遭解职。
个人短评:
这个符合我之前的分析,之前柬埔寨和泰国的冲突,就是美国拱火,目的是为了打击他信家族。
佩通坦在和柬埔寨洪森通话中的表现,确实还是出现大问题,被通过录音门爆出来后,很难不遭受打击。#泰国总理佩通坦遭解职##万斯称已做好就任美国总统的准备# ​​​
万斯称已做好就任美国总统的准备,但也称特朗普身体状况良好。
个人短评:
看样子,特朗普的身体健康确实出了问题,最近特朗普手背乌青的事情,已经引发外界广泛关注和解读。
假如特朗普发生不测,那么世界局势又要迎来重大不确定性因素了。#万斯称已做好就任美国总统的准备# ​​​ ...展开
为什么这些西方势力、对岸1450、日本外务省水军,都这么热衷于在网络上去煽动对立,不单单男女对立,还有婚姻对立、原生家庭对立、成人和儿童的对立、民族对立,等等。
因为煽动对立,才能放大矛盾,从而放大我们社会不稳定因素,让我们社会不稳定,这才是TA们的目的。
教员是最善于斗争的,他教导的斗 ​​​ ...展开
说完极端女权,再说说极端男权。
一说极端男权,有人就说不存在极端男权,只是温和男权。
但月初那篇文章发出去后,我已经收到一些消息,有觉得“全部女性都没有统战价值,所有女性要么就是温和女拳,要么就是极端女拳”。
甚至还有人说:“所有女性要么就是极端女权,要么就是潜在极端女权”。
这些观 ​​​ ...展开
有人说敌人极端,所以要打击极端女权,就得跟着极端化,进行魔法对轰,才能起到打击效果,还说这叫做“矫枉必须过正”。
但矫枉必须过正,不是这么用的。
矫枉必须过正,是在认准敌人的前提下,把敌人往死里打,不心慈手软。而不是开地图炮,把本来可以团结的对象变成自己的敌人。
《毛选》第一卷,提 ​​​ ...展开
很多时候,初衷是好的,但如果方法不对,打击面扩大化,很容易就会导致不好的后果,到最后就变成扣帽子大赛,完全不分是非,只看站队。
所以,我并不是不让大家斗争,我只是说,斗争也需要掌握方法和技巧,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找准敌人后,我们就要精确打击,只要目标明确,斗争再激烈都可以,这 ​​​ ...展开
有人说敌人极端,所以要打击极端女权,就得跟着极端化,进行魔法对轰,才能起到打击效果,还说这叫做“矫枉必须过正”。
但矫枉必须过正,不是这么用的。
矫枉必须过正,是在认准敌人的前提下,把敌人往死里打,不心慈手软。而不是开地图炮,把本来可以团结的对象变成自己的敌人。
《毛选》第一卷,提 ​​​ ...展开
很多人总是要给理性派扣一个中立派的帽子,将其描绘成“不抵抗派”,但这是错的。
我并不觉得自己是中立,我的立场非常鲜明,就是反对极端,这也是一种立场。
我强调过很多次,理性不能简单等同于中立。
很多人一看到理性两个字,就会应激的扣上“理中客”的帽子,再加以抨击。
但理性不等于中立,理性 ​​​ ...展开
极端女权喜欢把自己等同于全部女性,这是一种绑架。
如果把极端女权和正常女性混为一谈,就会陷入这些极端女权的话术陷阱,让极端女权成功把正常女性当做挡箭牌。
这就需要讲究斗争的方法。
这些极端女权势力,在网络上各种煽动男女对立,放大矛盾,这自然是需要我们旗帜鲜明的去反对、去跟TA们长期作 ​​​ ...展开
这些极端女权,总是把自己扩大为全部女性,试图拿正常女性群体来当自己的挡箭牌。
所以,泰勒·斯威夫特这样的真正经济独立的女性,她订婚背叛的不是女性,她只是背叛极端女权,其实也谈不上背叛,这属于极端女权擅自期待,然后擅自破防。
去年泰勒·斯威夫特因为万斯的“无孩爱猫女”言论,跟万斯和特朗 ​​​ ...展开
极端女权,TA们中更极端的,甚至还在网络上煽动对男童暴力,已经属于“恐怖主义”。
之所以我用TA们,是因为这些极端女权是不知是男是女。
之前就有个台湾省的男性,来大陆工作,去企鹅应聘,拿自己运营的极端女权账号作为应聘资历,结果被企鹅的HR给否了。
然后这个台湾省男性居然自己把这些聊天记录 ​​​ ...展开
泰勒·斯威夫特订婚这事情,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广泛关注。
我对斯威夫特不太关注,这里也不具体评价她这个人,我主要是针对这件事情引发的其他一些现象,进行分析。
最近,我看到国内一些极端女权,居然说斯威夫特订婚是背叛女性。
这就挺离谱的。
这是典型的打拳打到极端魔怔了。
TA们动不动就说“不被定 ​​​ ...展开
即使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明年任期到了,换上了特朗普心仪的美联储主席,美联储恐怕也不会完全听特朗普的话。
别忘了,鲍威尔本来就是特朗普在2017年提名,才成为美联储主席的。
但当上美联储主席后,鲍威尔就在2018年执行加息政策,当时特朗普也没少跟鲍威尔对喷。
从这个角度来看,特朗普想完全控制美 ​​​ ...展开
就算特朗普成功解职了库克,也不意味着完全控制住了美联储。
美联储除了理事会作为日常管理机构。
还有一个“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就是我们平常经常听到的美联储议息会议,每年至少举行8次议息会议,来决定美联储利率。
而议息会议一共有12名投票人员,其中7人是固定为理事会成员,另外纽约 ​​​ ...展开
美国历史上,还未出现美国总统把美联储理事罢免的先例,所以这事情自然引发广泛关注。
这里有个关键问题是,库克被指控的2021年申请两笔住房抵押贷款过程中存在不当行为,可能构成抵押贷款欺诈。
有法律专家认为,库克这个行为是发生在2021年,与其美联储理事职责无关。
此外,库克目前还只是遭受指控 ​​​ ...展开
今年7月,特朗普曾经尝试通过美联储巨额装修问题,来对鲍威尔发难。
7月24日,特朗普实地考察了美联储的翻修项目,他和鲍威尔头戴安全帽,神情严肃地站在施工现场。
特朗普指出这项翻修工程将耗资高达31亿美元,比预算所列的20多亿美元要高得多。
站在一旁的鲍威尔随即摇头回应说:“我没有从任何人那 ​​​ ...展开
历史上,美联储是美国成立的第三家央行。
美国第一银行和美国第二银行,是美国历史上两次尝试建立的央行,但两次均因政治原因失败,导致美国长期缺乏央行,频繁遭遇银行危机。
所以,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成立了美联储,作为美国第三家央行,持续至今。
《联邦储备法》第10条,美联储理事会成员只能 ​​​ ...展开
美联储有两个决策机构,一个是美联储理事会,由7名理事管理,这是美联储的管理机构。
这7名理事里,主席和副主席是固定的,一届任期是4年,可连任,也可以被多次重新提名。
另外5名理事的任期是14年。
这次被特朗普罢免的理事库克,是2022年才被拜登任命为美联储理事,是首位担任此职的非裔美国人。她 ​​​ ...展开
8月25日,特朗普发帖公开了一封致美联储理事莉萨·库克的信件,宣布即刻将其免职。
信中援引美国宪法第二条及经修订的《1913年联邦储备法》相关条款,特朗普表示已认定存在足够理由撤销库克职务。
对此库克则针锋相对的表示,特朗普没有权力将其从前总统拜登任命的职位上撤职,她将继续履行其助力美国经 ​​​ ...展开
这次韩国新任总统李在明访美,还是有很多细节可以分析。比如,会晤后特朗普索要李在明的签字笔,并回礼一份签字菜单给李在明,这几乎明示韩国已经在美国菜单上了。
对这次李在明访美,本视频会来详细分析,感谢赞赏支持。#特朗普回应美国校园枪击案##李在明说愿意与特朗普一起访华##微博新知# ​​​ ...展开
发布了头条文章:《牛市生存手册》 #A股# #微博新知# ​​​
李在明在上任后,基本沿袭了尹锡悦的外交方向,跟日美靠拢。
所以,李在明这次是把首次出访先放在了日本,然后采取访问美国,打破了韩国过去60年,总统首访是美国的惯例。
对此,李在明跟特朗普会晤时,还特意做出解释。
特朗普首先说:“日本是一个很棒的盟友。我费了好大劲才让你们和解,因为你们还 ​​​ ...展开
韩国媒体估计也是觉得李在明拍马屁有点过分,于是找了一些对比,最好对比就是日本。
韩国媒体报道称,日本首相石破茂的“阿谀之术”几近神乎其技。2月与特朗普举行会谈时,他连连称赞:“上帝选择了能够完成让美国再次伟大使命的领导者”,“您是对美国和世界意志坚定的领袖”,“您之所以幸存,是上帝 ​​​ ...展开
不单单拍马屁,还付出实际行动。
就在李在明与特朗普会谈数小时后,大韩航空宣布将购买100多架波音飞机,这是韩国航空史上最大的一笔交易。
韩美两国企业也在当天签署了11份制造业相关协议和谅解备忘录。
韩联社报道,在韩国产业部长官金正官和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的见证下,两国企业周一签署了涉及造 ​​​ ...展开
特朗普向李在明详细讲述了自己与金正恩会面的经过。
在被现场记者问及打算今年还是明年见金正恩,特朗普回答说“我想要今年见他”。
特朗普还说:“我和他(金正恩)相处得很好。我认为他领导的国家潜力巨大,前景光明。”
特朗普这样说的时候,李在明仍然一脸赔笑。
李在明甚至说:“我期待你与金正恩 ​​​ ...展开
李在明一上来就称赞白宫椭圆形办公室“明亮、美丽,充满着美国尊严” 的新面貌。
随后,李在明称:道琼斯指数最近创下了“历史新高”,并表示这表明美国正在“再次变得伟大”。
李在明还说:“美国正在发生一场“复兴”,不仅是在造船业,而且在制造业,我希望韩国能够成为这一复兴的一部分。”
李在明 ​​​ ...展开
8月25日,韩国新任总统李在明访问美国,并在白宫与特朗普见面。
李在明抵达美国华盛顿安德鲁斯空军基地时,美方仅派出国务院副礼宾长和韩裔美军上校迎接,而之前韩国总统访美,则至少有礼宾长和部长级官员陪同。
所以这是一次超低规格接待,而这显然是故意的。
特朗普在见李在明之前,特意发了个帖子称 ​​​ ...展开
新冠感染后会增加脑梗和心梗的概率,这在国内外都有很多研究。
比如在今年2月,放射学专业顶刊《Radiology》刊登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完成的前瞻性研究论文《新冠感染与冠状动脉 CT 血管造影中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这单单标题就显得很专业,估计很多人看不懂,我就做点解 ​​​ ...展开
李在明这次访美,各种对特朗普拍马屁,感觉也没比尹锡悦好哪里去,关键李在明居然说:“在美国强力牵制中国,甚至采取对华封锁政策之前,韩方确实坚持“安美经中”路线。近些年,国际社会出现供应链重组,美国明确对华牵制方针。如此一来,韩国也只能在美国的基本政策框架内行动和做出判断。”
李在明 ​​​ ...展开
特朗普在会见韩国总统李在明时,对现场媒体表示:“我正在重置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他们手上有一些牌,我们也有非常强的牌,但我不想打出那些牌。如果我打出那些牌,中国会被摧毁(destroy),我不会打那些牌。”
特朗普这话说得好像他打这些牌,美国自己不会被摧毁一样,有本事就打,别只打嘴炮。
特 ​​​ ...展开
我是一直不建议动辄清仓、动辄满仓的操作。
我说这些,也不是让大家马上清仓,我自己都没有清仓。
但无论如何,我是强烈建议,不要在这里才去盲目追高。
至于去年有听我的建议,去网格化加仓和长期定投的朋友。
现在只需要考虑正确的操作节奏,只需要考虑要不要获利了结的问题。
我倒是可以建议,在沪 ​​​ ...展开
2015年那种全面牛市,已经很难再出现。
所以A股的牛市已经不是很多人所说的十年拉一次。
2021年就出现一次结构性牛市。
今年又出现一次结构性牛市。
这样的结构性牛市,大概是四五年来一次,中间夹杂着两三年熊市。
所以,只要有耐心,在熊市里慢慢播种,长期定投+网格化加仓。
然后等到牛市来临,再慢 ​​​ ...展开
之所以每次股市暴涨之后,会有那么多人脑热买入,很大程度跟舆论上广为传播这些“大格局”有一些关系。
这类“大格局”理论,配合火热的赚钱效应,形成一种舆论氛围,就是你不赶紧买入,就没机会了,以后再也买不到了,股市再也跌不下来了。
这种错失财富的焦虑感,会迫使很多人盲目去追高,从而放大自 ​​​ ...展开
对散户来说,最重要的是先把炒股的节奏弄对。
什么是对的节奏,就是去年1月和9月跌破2700时敢加仓。
去年10月8日指数涨停时,敢减仓。
今年4月7日暴跌时,敢加仓。
这波暴涨后,敢分批减仓。
这其实就是我过去这一年多的操作节奏,我每次的操作计划,都是提前好几个月就跟大家说的。
如果你觉得我的仓 ​​​ ...展开
为了避免踏空带来的煎熬,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股市大跌时,先建立一部分底仓,这样即使金融危机爆发前,A股拉出一波极端逼空行情,我们也可以比较从容的去分批获利了结,用网格化交易模式去逢高减仓。
所以去年1月和9月,还有今年4月7日,我才会建议大家可以考虑网格化加仓。
当然,经常有人说我仓位太低 ​​​ ...展开
我在2024年11月4日写过一篇文章世界金融危机的信号
当时我分析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前,A股可能的两种走势。
一种是,半死不活的磨底,那么世界金融危机爆发时,A股的跌幅就会比较有限。
一种是,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前,A股先极端暴涨一波,拉出下跌空间。那么金融危机爆发时,A股会同步美股出现大跌。
当时 ​​​ ...展开
由于A股近期创出十年来新高,历史上第三次站上3800点。
所以严格来说,2018年触底2440点以来,A股可以说走了一波长达7年的慢牛了。
因为过去这7年,都没有跌破2018年2440点。
底部再抬高,高点在上移。
但问题是,中间也穿插了2022年-2024年的漫漫长跌,很多人都扛不住。
这种夹带熊市的慢牛,才是A股 ​​​ ...展开
只看A股的总市值指数的走法,毫无疑问这就是屡创新高的牛市走法。
但A股的整体定位是融资市,总市值的长期堆高,很大程度是靠增发股票来实现的。
所以股民的获得感是比较弱的。
企业和大小非股东的获得感才是比较强的。
在这样一个市场里,我是建议不要动不动讲大格局。
至少现阶段还没有到讲的时候。
​​​ ...展开
我说“这次不会不一样”,并不是说这次没有大行情。
从客观事实来说,上证都涨到3800,创业板4个月涨了58%,这已经是疯牛走法。
我说“这次不会不一样”,只是说,这波疯涨上去之后,后面仍然会出现大跌。
A股历来都是,牛市过后是股灾,我觉得这次并不会不同。
我跟不少人的分歧点在这里,很多人觉得 ​​​ ...展开
当前这种结构性牛市背后仍然是极致的抱团。
2021年是结构性牛市,当时市场资金集中抱团消费股、大白马等等,所以沪深300在2021年是涨过2015年高点,甚至超过2007年高点,是创历史新高。
而2021年沪深300涨出历史新高时,上证指数才3731点,远低于历史最高点6124,也远低于2015年高点5178。
这说明,202 ​​​ ...展开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现在就是在牛市里,而且是疯牛,不是慢牛。
但对很多人来说,现在又不像是在牛市。
有不少人之前在3000点抄底,现在指数涨到3800,却没赚到什么钱,甚至还是亏钱的,这是典型的满仓踏空牛市。
所以,我过去几年一直跟大家建议,最好就是买沪深300或者中证500这类宽基指数基金。
因为 ​​​ ...展开
今天A股量能达到3.17万亿元,是A股历史上第二次单日量能超过3万亿,仅次于去年10月8日的3.48万亿元。
上证指数今天也涨到了3883点,距离4000点大关只有一步之遥了。
行情有多火热,无需多言。
秉持我一贯原则,在市场狂热时,我还是会坚持来跟大家泼泼冷水,提醒风险。
首先关于现在是不是牛市的问题。 ​​​ ...展开
8月22日,美联储鲍威尔的演讲,虽然释放了短期鸽派信号,9月仍然是大概率降息。
但美联储修改“货币政策框架”,实际上是一个长期鹰派的改变。
具体本视频会来详细分析,感谢赞赏支持。#微博新知##A股##居民存款暴跌老百姓的钱都去哪了# 星话大白的微博视频 ​​​
发布了头条文章:《短鸽长鹰,全球金融风险》 #DeepSeek支持国产芯片# #A股# #微博新知# ​​​
4月7日至今,全球股市过于一致的集体逼空走势,让我感觉更像是全球大资本集体赶在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一次赶顶式拉升,所以才会拉得这么急。
这跟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前,以及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前的全球股市暴涨走势,十分相似。
我在去年11月4日的文章里就提到过:“如果是2025年下半年,或者202 ​​​ ...展开
在非农数据已经被美国政府玩坏的情况下,通胀数据就显得更为重要。
但问题是,美国现在公布的通胀数据,就准确吗?
鲍威尔这次讲话,其实就是说美联储货币政策没有预设路径,将完全基于对数据的评估,以及这些数据对经济前景和风险平衡的影响来做出决策。
也就是完全由经济数据来驱动货币政策走向。
但 ​​​ ...展开
新的货币政策框架里,还删除“短缺”(shortfalls)一词。
美联储2020年的货币政策框架,是特别强调关注就业的“短缺”(shortfalls)。
这个“短缺”是指,只要就业差,美联储就会更倾向于宽松的货币政策。
也就是把就业拔高到高于通胀的低位。
这个前提是,2020年美联储认为不会发生通胀失控的情况, ​​​ ...展开
鲍威尔说,2020年的货币政策框架,是基于一种新常态,其特点是利率接近有效下限(ELB)。
这句话意思是,2020年之前,美联储已经长期处于低利率状态。
鲍威尔说:“新框架删除了表明有效下限是经济格局决定性特征的措辞。取而代之的是,“我们的货币政策战略旨在促进在各种经济条件下实现最大就业和价 ​​​ ...展开
美联储之所以这次要修改“货币政策框架”,是对2022年通胀失控的反思总结。
2020年,美联储采用的“货币政策框架”里,加入一个叫做“通胀”补偿策略。
意思是,当通胀在一段时间持续低于2%之后,货币政策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通胀率目标定位略高于2%;
通俗来说,就是今年如果通胀率是1.5%,那么就 ​​​ ...展开
相比失业,对于通胀问题,鲍威尔讲话里则不断找补。
鲍威尔称:“关税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如今已清晰可见。我们预计这些影响将在未来几个月内累积,且时间和幅度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货币政策面临的关键问题是,这些价格上涨是否会大幅加剧持续通胀的风险。一个合理的基本假设是,这些影响将相对较短— ​​​ ...展开
鲍威尔在讲话里,还特别提到了8月初公布的非农数据,把5月和6月数据超大幅下修的问题。
鲍威尔说:“由于5月和6月的数据被大幅下调,此次经济放缓的程度比一个月前评估的要大得多。”
鲍威尔还说:“由于移民数量急剧下降,今年劳动力增长已大幅放缓,近几个月来劳动力参与率也小幅下降。”
这话相当于 ​​​ ...展开
市场之所以把鲍威尔讲话的“美联储可能需要调整政策立场。”,解读为9月降息。
是因为鲍威尔前面说:“通胀的上行风险已经减弱,而就业的下行风险正在上升。”
既然通胀上行风险减弱,言下之意就是不会继续加息。
而就业的下行风险正在上升,言下之意就是需要降息来稳就业。
鲍威尔在讲话里,还特别提 ​​​ ...展开
“通胀高,就业好”就加息,跟“通胀低,就业差”就降息,这两个组合出现,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影响是很直观,不需要纠结。
但问题是,如果出现“通胀高、就业差”的滞胀组合呢?
那美联储就会非常纠结。
因为碰到这种滞胀组合,美联储就会陷入,加息也不是,降息也不是的两难境地。
而目前美联储最担心 ​​​ ...展开
影响美联储货币政策最重要的两个明面上的因素,一个是通胀,一个就业。
要注意,我说的是明面上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至于一些见不得光的加息理由和动机,比如搞金融战收割全球之类的因素,不包含在内。
通胀和就业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影响逻辑大致是这样。
通胀高,美联储加息。
通胀低,美联储降息。
就 ​​​ ...展开
这次市场对于鲍威尔讲话解读为“偏鸽”,我认为是有些市场赶顶趋势下,一厢情愿的解读。
实际上,我把鲍威尔讲话通篇读下来,虽然对于9月降息确实是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但鲍威尔这次讲话,更准确说是“短鸽长鹰”。
也就是鲍威尔虽然释放了短期鸽派信号,我也认为9月美联储是大概率降息的。
但美联储 ​​​ ...展开
一年一度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美联储主席都会发表演讲,被外界认为是美联储未来一年政策方向的重要参考,所以会格外引人关注。
今年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是8月22日召开,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表演讲,并公布了对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的最新调整。
鲍威尔表示:“通胀的上行风险已经减弱,而就业 ​​​ ...展开
特朗普在与泽连斯基和7名欧洲领导人会晤期间,一度中断会议40分钟,专门致电俄罗斯总统普京通报会议情况。
并且万斯还爆料了一些细节。
对于这次美欧乌峰会,本视频会来详细分析,感谢赞赏支持。#泽连斯基称不需要中国提供安全保障##泽连斯基给出3个俄乌会晤地点##微博新知# 星话大白的微博视频 ​​​
8月19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在接受采访时对印度发起指责,并为中国辩护。
在采访中,当被问及美政府为何不对中国采取类似关税手段时,贝森特表示,情况“完全不同”,中国没有像印度那样进行“套利”活动。
贝森特称:中国自俄罗斯的石油进口比例从战前13%小幅增长至16%,增幅仅3个百分点,属于能源进口多 ​​​ ...展开
欧洲被美国通过乌克兰危机,放血了三年多,到现在还自己主动想维持伤口,甚至扩大伤口,似乎嫌自己被放血的速度还不够快。
这次美欧乌会议里,还有一个细节。
据报道,在与泽连斯基和多名欧洲领导人会晤期间,特朗普致电俄罗斯总统普京,这导致美乌及欧洲领导人会晤一度中断。
需要注意,特朗普是跟欧 ​​​ ...展开
在欧洲这代领导人里,已经算是高个子的马克龙,实际也是非常拎不清的一个人。
马克龙在俄乌问题上吃瘪,最近还大言不惭的拿我方对岸类比乌克兰危机。
马克龙在接受采访时说:“当我们开始接受承认通过武力夺取的领土的那一天,那就是国际秩序的终结,你希望我们作为一个集体,如何在欧洲、非洲的其他地 ​​​ ...展开
在和泽连斯基会晤后,特朗普就马上让欧洲7个领导人进来,再加上泽连斯基,开了个扩大会议。
网络上有流传一张AI图,是欧洲7个领导人在门外排排坐,等特朗普接见。
不过这张图是AI生成的,其实看脸型和光线、还有手指穿帮的细节,可以说是一眼AI。
但在全球范围内,还是挺多人把这图当真的。
因为这确实 ​​​ ...展开
目前媒体援引消息人士报道的俄方停火条件是,乌克兰撤出顿涅茨克,让俄罗斯完全控制顿巴斯地区,然后俄罗斯冻结扎波罗热和赫尔松,以当前战线为界限。
作为交换,俄罗斯将“放弃其在北部苏梅和东北部哈尔科夫州占领的、相对较小的乌克兰土地”。
具体看地图会更直观。
具体数字来说,俄罗斯准备归还其 ​​​ ...展开
8月18日下午,特朗普是先与泽连斯基进行双边会晤,然后再跟到访的欧洲领导人举行更大范围会议,讨论乌克兰危机。
这次泽连斯基换了件“准西装”,虽然没戴领带,但也比2月18日那次要正式一些。
2月18日,泽连斯基在白宫和特朗普吵架,被万斯抨击“没说谢谢”。
于是这次泽连斯基和特朗普见面,开场头10 ​​​ ...展开
8月18日,欧盟、北约加上泽连斯基,一共8人组团前往白宫,与特朗普举行会谈。
本次会谈,是特朗普和普京在美国阿拉斯加会晤后,欧洲和乌克兰急于跟特朗普当面了解清楚普京的意图,而特朗普也需要说服乌克兰和欧洲同意普京的停火条件,于是就有了这次紧急会晤。
这次欧洲方面出席的领导人,分别是英法德 ​​​ ...展开
莫迪发帖称:“在相互尊重彼此利益的原则指引下,印中关系持续稳步发展,印中之间稳定、可预期、建设性的关系将为地区乃至全球的和平与繁荣做出重要贡献。”
个人短评:
这是我方外长访印,跟莫迪见面后,莫迪发的帖子。
王外长在跟莫迪见面是说:中印两国应在“单边霸凌”背景下寻求共存之道。
印度现 ​​​ ...展开
英国7月通胀率连续第二个月攀升,也是去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给英国政府和经济带来更多压力。
彭博社报道,英国国家统计局星期三(8月20日)公布最新数据,7月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8%,高于6月3.6%的升幅,创去年1月以来的最快上涨步伐。
个人短评:
就这样英国还要继续降息,真成了一根筋两头堵了。 ​​​ ...展开
马斯克暂缓组建新政党计划。
马斯克已告知盟友,他希望把注意力集中在他的公司上,并且不愿因组建一个可能分流共和党选民的第三政党而疏远有权势的共和党人。
《华尔街日报》称,马斯克近期正在努力搞好与万斯的关系,还向同事承认如果组建新政党就有可能损害与万斯的关系。
个人短评:
本来马斯克这个 ​​​ ...展开
在6月24日,对这次阅兵的安排进行介绍时也说过:“装备方队重点展示我军装备体系建设最新成果”、“空中梯队重点展示我空中作战力量的体系化水平和快速提升的先进战斗力。”
“这次阅兵,既有传统主战力量展示,又有新域新质力量参阅。”
“这次参阅的所有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
“我们在展示新一 ​​​ ...展开
最关注这件事情的,还得是五角大楼。
8月16日晚上,美国五角大楼的披萨指数再次飙升。
这个五角大楼的披萨指数是指,当五角大楼人员碰到突发情况,需要紧急加班时,五角大楼周边的披萨订单就会暴增,于是就出现披萨指数来长期追踪五角大楼周边披萨店的订单情况。
一旦出现五角大楼披萨指数飙升,就意味 ​​​ ...展开
这次网络上流传的照片里,人们最关注的还是一个身形很狭长的鱼雷状装备。
网络上不少人猜测,可能是类似于俄罗斯之前有公布过的“波塞冬”号无人水下航行器。当然,这还只是一些人的猜测,也有人持不同看法。
可以先了解一下俄罗斯的波塞冬号。俄罗斯的波塞冬号是核动力,是一种无人的,可以长时间在水 ​​​ ...展开
8月16日晚上,网络上突然开始流传一大批,放在以往是可以被拉去喝茶的高清照片。
这些照片里的军事装备,很多都已经超出人们的想象。
以至于很多军迷都惊呼自己成了军盲,完全不认识这些照片上的军事装备。
然后到了8月17日晚上的新闻联播,也揭开了谜底。
网络上流传的那些照片是“九三阅兵”第二次综 ​​​ ...展开
又到每周的“新冠感染情况”投票结果分析,目前读者投票数据显示:
截止8月10日,7天新增感染比例,初值为3.77%,终值为3.96%;
截止8月17日,7天新增感染比例,初值为3.83%,终值为3.84%;
最近两周的7天新增感染比例是出现较大反弹,之前连续4周的初值整体一直是在2.8%左右震荡,然后连着两周反弹到3 ​​​ ...展开
#美媒曝特朗普政府考虑入股英特尔#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正在讨论持有英特尔约10%的股份,此举可能使美国成为这家晶片制造商的最大股东。
彭博社引述一名白宫官员和其他知情人士报道,美国政府正在考虑对英特尔进行潜在投资。这项投资涉及将英特尔根据《晶片与科学法案》获得的部分或全部拨款转换为 ​​​ ...展开
#特朗普中断多边会晤致电普京#特朗普在结束与泽连斯基的双边会晤后,开始与泽连斯基及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茨、英国首相斯塔默、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芬兰总统斯图布、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北约秘书长吕特举行多边会晤。。
个人短评:
据媒体报道,特朗普跟欧洲领导人会晤途中就跑去跟普京通电 ​​​ ...展开